Search


『孩子上國小後做事隨便敷衍?』

以下是針對一位家長的提問,我給予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『孩子上國小後做事隨便敷衍?』

以下是針對一位家長的提問,我給予的建議。這位家長提到孩子升國小以後,做事情越來越隨便,媽媽已經不知道怎麼和他溝通了…兇也沒用、講也沒用,怎樣都沒辦法改善。

在瞭解孩子從小背景資料以後,以下是我給予的建議,在此謹與大家分享:

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

1. 首先,要嘗試不要再用一個覺得「他還小、他還不懂事」的態度來看待孩子。當我們把孩子看得很小的時候,孩子也會覺得自己是渺小的。

覺得自己渺小的孩子,無形中內心就會產生偏態,延伸出說謊、偷竊、不專心、神遊、自尊心低落、沒自信、做事情隨便…等問題。

教育的首要綱領是:『尊重孩子,猶如尊重成人』。我們對孩子越尊重,很多時候孩子就會越自重。

所以,第一個要改善的,是我們對孩子的態度。

2. 對於現在孩子做事情『隨便敷衍』的態度,家長要有所要求,慢慢引導他達到該有的標準。因為不是每一件事情,都是看他心情做的。父母的關心、協助與要求,在現階段(6-12歲國小階段)仍然很重要;用一個相信他、尊重他的態度,來跟他約定妳希望他達到的標準,讓他有所依循,是會對他有幫助的。

當然在約定的同時,也必須告訴他遵守約定會有什麼結果(例如會得到媽媽的嘉許與肯定),不遵守約定會有什麼後果(例如他必須重新把事情做好才可以玩玩具);讓他瞭解到,做到與做不到的結果是什麼,並讓他有所體驗。

人類的行為模式,是透過生活經驗累積而來的。很多時候,當孩子沒有遵守約定,承受到他不喜歡的結果、碰過一兩次釘後,壞習慣就會改過來了。最怕的是大人會替孩子「開後門」,孩子約定好的事情沒做到,大人又沒有給予他該承受的結果。這樣就變成是大人先「不守承諾」、「標準模糊」,那當然孩子就更不會「言而有信」、「說到做到」了。

所以給予孩子的自由,不能沒有紀律;紀律也不能沒有原則。

3. 但壞習慣要改變,媽媽需要持之以恆。媽媽不需要一直叮著他做每件事,這樣反而會養成孩子『一個口令一個動作』的缺點(這也代表著妳對他的不信任);但要在他做完事情後,做最後確認。

我常跟家長分享:『相信是我們對孩子該有的態度,但確認識我們對孩子該盡的責任』。

相信他,不代表不跟他做事後確認;跟他確認所做的事,也不代表不相信他。

最怕的是,大人兩天捕魚,三天晒網;跟他確認兩三天,之後又沒有持續。這樣的大人榜樣,就會無形中也養成孩子做事情隨便、敷衍的態度。

4. 我常提到:教育是沒有捷徑的,要孩子有所改善,我們父母/老師也要有相對的付出才行。很多時候,孩子壞習慣的養成,是我們大人疏忽所致,所以我們也要負責任。天下沒有不會進步的孩子,只有無法持之以恆的父母/老師。

在我多年的教育經驗裡面,我發現若父母方法對、態度對,又能持之以恆的話,絕大部分的孩子的問題,都是會改善的,要對孩子有信心,要對自己有信心。

我們共勉之。

羅老師 敬上


Tags:

About author
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0~3歲、3~6歲認證專業導師,有近20年幼兒教育經驗,在台灣北、中、南等地區舉行過數百場演講、家長講座、及師資訓練課程。多年來在幼兒教育的耕耘獲得許多家長的信賴,面對家長教養煩惱的諮詢,以最親切又專業的態度回覆,其堅定而溫和的文字,總是能療癒每個因為教養而焦躁不安的爸爸媽媽。 著作: 1. 【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】 -榮獲2020年金石堂親子教養書藉年度暢銷榜第一名 -榮獲2020年博客來親子教養書藉年度暢銷榜第二名 2. 【蒙特梭利專家親授: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】
羅寶鴻老師 - "For the Love of the Child."
View all posts